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擘画国贸发展新蓝图

  • 发布时间:2024-12 20:00
  • 浏览:1107


在2024年“12.4”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湖北国贸集团将宪法宣传与企业实际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深入开展“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主题宣传周活动,以实际行动使宪法精神深入人心,共同擘画企业发展新蓝图。本次活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回顾了新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重点学习了宪法及常用相关法。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全会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出重要部署,就是要以法治体系建设为总抓手系统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在更高水平上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全会重点围绕深化立法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法治领域改革任务要求。

三、新中国宪法发展历程和宪法的地位作用

新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的基本法律框架,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重要阶段。新中国成立后,于1954年制定了第一部宪法,即1954年宪法。随后,由于历史原因,宪法在1975年和1978年进行了两次修订,但这些版本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最终,1982年通过了现行的宪法,即1982年宪法,并在此后进行了五次修正,分别是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经过多次修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宪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体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它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等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包括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以及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宪法的存在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保障,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四、宪法相关法

宪法相关法包括国旗法、国歌法和国徽法等,它们是宪法精神的具体体现和延伸。国旗法规定了国旗的制作、使用和保护;国歌法明确了国歌的奏唱场合和礼仪;国徽法则规定了国徽的制作和使用。这些法律不仅维护了国家象征的尊严,也强化了公民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情感,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引领下,湖北国贸集团将进一步加强以案普法,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现代化,强化依法治企,为集团的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湖北国贸集团及其子公司通过一系列活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宪法精神。通过专题宣讲培训,全体职工对党的指导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明确了集团发展方向。组织员工学习宪法宣传视频,增强了宪法意识和个人权益保护意识。在办公区域张贴宪法宣传海报,营造了浓厚的宪法学习氛围,潜移默化地将宪法精神融入日常工作。同时,通过下发学习资料鼓励员工自学,提升了法律素养,为构建法治企业打下坚实基础。

湖北国贸集团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以案普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开展宪法宣传教育,不断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取得实效。通过持续的宪法教育和实践活动,为企业的法治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集团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