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43万亿元!2024年我国外贸规模再创新高

  • 发布时间:2025-01-24 18:00
  • 浏览:487

突破43万亿元!2024年我国外贸规模再创新高

海关总署13日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中国外贸经受住多重挑战,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在国新办当日举行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9月底以来,新一轮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举措相继出台,有力推动四季度外贸实现11.51万亿元的季度历史新高。尤其是12月份,当月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增速提升至6.8%,全年外贸圆满收官。

进出口分开看,2024年,我国出口规模达到25.45万亿元,同比增长7.1%。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机电产品出口增长8.7%,占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至59.4%。同期,我国进口18.39万亿元,同比增长2.3%。服装、水果、葡萄酒等民生消费品进口需求较为旺盛,进口值分别增长5.6%、8.6%、38.8%。其中,由于元旦、春节临近,12月份我国消费品进口额创近21个月新高。

贸易伙伴方面,2024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22.07万亿元,同比增长6.4%,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50%。其中,对东盟进出口增长9%,我国与东盟连续5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

贸易主体方面,2024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近70万家,数量再创新高。外贸“主力军”民营企业进出口24.33万亿元,同比增长8.8%,占我国外贸总值的比重继续提升至55.5%。

分区域看,2024年,东部地区进出口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79.7%,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东北地区进出口规模连续4年创新高,2024年为1.25万亿元。

王令浚表示,当前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外贸稳增长面临严峻挑战,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的基本面没有变,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因素依然稳固。“下一步,海关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不断提高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持续推动我国外贸行稳致远。”


商务部: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0.8%

近日,国新办举办“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商务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商务部对外贸易司负责人孟岳表示,202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国外贸顶住压力、迎难而上,货物贸易规模再上新的台阶,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为全球经贸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孟岳介绍,主要有三方面的亮点:第一,增长步伐更加稳健。一是贸易规模再创新高。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43.8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二是积极扩大进口共享发展机遇。2024年我国进口增长了2.3%,创历史新高,连续16年保持全球第二大进口国的地位。我国已举办了7届进博会,全球的优质产品通过进博会这样的平台成功进入中国市场。

第二,创新活力更加充沛。一是主体数量不断增加。2024年,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将近70万家。二是产品结构优化。中国企业更加重视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机电产品出口占比已经提升到59.4%,汽车出口首次突破600万辆。储能产品、智能家居等绿色低碳、智能化、数字化产品出口快速增长,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品更加注重品牌驱动和技术赋能。三是新业态活力涌现。2024年我国的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了10.8%,占整个进出口的比重提升到了6%,更多优质的产品可以直达海外的消费者。保税维修已经落地270个项目,为企业拓展了发展空间。

第三,发展布局更加开放。一是贸易伙伴更加多元。我国对传统市场进出口保持增长,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的占比提升到了50.3%。中国已经是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是全球分工体系中坚实可靠的组成部分。二是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网络。我国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3个自贸协定,自贸伙伴遍及五大洲。三是为全球经贸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从世贸组织公布的数据看,前三季度中国进口对全球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3%,有力促进了全球经济复苏。

海关总署出台16条重点措施 支持中部地区加快崛起

“总体看,2024年中国外贸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这也进一步证明,在开放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是增强国际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中国将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更多稳定性。”孟岳说。


海关总署出台16条重点措施 支持中部地区加快崛起

1月12日,海关总署出台16条重点措施,支持新时代中部地区加快崛起。

支持中部地区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方面,主要措施包括:拓展“铁海联运”“空陆联运”“空空中转”业务,优化铁路快通、过境班列集拼、集散监管模式,支持和保障鄂州花湖机场新开和加密国际定期货运航班,支持提升合肥国际陆港在国家集结中心规划层级,支持郑州国际陆港新址建设,助推内陆开放通道建设;加快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各项改革试点经验在中部地区落地实施,推动调整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提升内陆开放平台能级;因地制宜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支持中部地区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促进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服务中部地区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主要措施有:指导中部地区海关研究提出高质量税政调研建议,综合运用预裁定等措施为进口科研仪器设备降低通关成本,保障国家创新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保税+ERP”联网监管实现对保税维修耗用等信息的全程跟踪,探索将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推广至铁路口岸,支持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支持中部地区高质量实施RCEP等自由贸易协定,增加“云签发”证书种类,强化中间品贸易监测分析,助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促进中部地区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方面,主要措施包括:支持中部地区依托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打造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示范区,扩大“跨境一锁”“蔬菜直供”等监管试点;支持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与内罗毕肯雅塔国际机场签署卫生合作协议,充分发挥长沙对非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等平台作用,推进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

助力中部地区提升粮食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方面,重点措施主要有:稳步推进中欧班列进口粮食指运地检验检疫改革试点,进一步做好中部地区进境粮食跨关区附条件提离监管,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持续深化能源资源检验模式改革,支持江西鹰潭深化开展“进口再生铜原料智慧监管”模式试点,增强煤炭、矿产品等资源保障能力。

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主要措施有:加强口岸疫情疫病协同防控;深化进出口危险品检验模式改革,推进出口烟花爆竹“口岸—属地”监管作业联动;加快培育绿色低碳产业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通过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认证;完善中部海关监管数据共享和风险防控模型共用工作机制,塑造区域安全发展环境。

据悉,下一步,海关总署将指导中部地区海关充分发挥协同联动工作机制作用,落实落细16条重点措施,出台配套细化举措,紧扣“三基地一枢纽”战略定位,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协同发展格局,为更好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海关力量。


2024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占外贸比重首次过半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在国新办13日举行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说,2024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同比增长6.4%,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50%。其中,我国与东盟连续5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对东盟进出口同比增长9%,连续9年保持增长。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去年,我国对共建国家进出口增长6.4%,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0.3%,其中出口、进口分别增长9.6%、2.7%。沿着“一带一路”这条惠及世界的“幸福路”,“中国制造”有效对接共建国家生产、消费需求,共建国家的特色优质产品也络绎不绝地进入中国市场。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了10万列,即去年11月15日从重庆开往德国杜伊斯堡的班列是第10万列,这一新时代的“钢铁驼队”绘就了新的丝路画卷。

对东盟等新兴市场

我国不断推进东亚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与东盟产业链合作,对东盟连续9年进出口保持增长,连续5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金砖合作机制不断发展壮大,我国对其他金砖成员国和伙伴国进出口增长5.5%。此外,我国持续同拉美、非洲、中亚五国、中东欧等加强经贸合作。上述市场对我国外贸市场的贡献率近六成,成为推动我国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

对欧盟、美国等传统市场

欧盟是我国消费品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也是我国机电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双方经贸联系密切,不断拉紧了中欧利益共同体的纽带。2024年双边贸易增长1.6%,其中对法国、西班牙、匈牙利分别增长2%、4.5%、12.9%。同期,中美贸易增长4.9%,与我国贸易整体增速基本持平。“我们从美国进口农产品、能源产品、药品、飞机,对美国出口服装、消费电子、家用电器等,实现了互利共赢。”王令浚说。


由我国牵头制定的电子商务售后服务领域首个国际标准发布


近日,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发布由我国牵头制定的《电子商务交易保障——售后服务》标准(ISO/TR 32123:2024),该项标准是电子商务售后服务领域的首个国际标准。

据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国际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我国专家与来自英国、日本、印度、新加坡、法国、德国、韩国等国的专家通力协作,共同完成此项国际标准的编制。

随着电子商务产业的蓬勃发展,消费者对商品质量与售后服务的关注度持续攀升,而售后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已成为影响消费者购物体验的重要因素。据上述负责人介绍,该项国际标准结合全球电子商务售后服务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分析了电子商务售后服务的主要活动类型、涉及的关键环节和服务要素,识别了影响售后服务质量的政策、信息和资源因素,为改进售后服务质量提供了可参考的现行行业实践案例。

上述负责人表示,该项国际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将为电子商务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充足动力,不仅为各国政府制定更加贴合市场需求与消费者利益的电子商务政策提供了有效参考,更为电商企业指明了优化售后服务质量的方向,助力企业构建起高效、透明且可靠的售后服务体系,从而大幅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与满意度,为电子商务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


202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14374亿元,比上年增长3.2%(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7),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57574亿元,下降0.1%。从环比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33%。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9543亿元,比上年增长2.6%;第二产业投资179064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投资325767亿元,下降1.1%。

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2.1%。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10.5%,制造业投资增长9.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3.9%。

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比上年增长4.4%。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41.7%,航空运输业投资增长20.7%,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3.5%。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1.3%,中部地区投资增长5.0%,西部地区投资增长2.4%,东北地区投资增长4.2%。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9%,港澳台企业投资增长4.2%,外商企业投资下降10.0%。